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教研 >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语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语文)

2021年06月18日 10:55:50 访问量:2113 作者:郝彦君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鹿泉区大河镇曲寨中学  郝彦君

教学内容:《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剪裁详略得当,对比手法的运用。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1.对比手法的运用。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刿论战》的基本常识及重点文言字词、句子的解释,下面提问一下。

1、关于《左传》,你知道哪些知识?

明确:《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2、关于长勺之战,你又了解多少?

春秋时期,鲁与齐战。当时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制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著名战例。

3、学生自己提问,并指名回答重点文言字词、句子的解释。

二、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组内片段讲述,班级内再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并加强语言组织及表述能力

教师提示:结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进行讲解。

示例:听说强大的齐国又向弱小的鲁国发来战书了,一时间,民心惶惶,曹刿更是坐立不安。作为自幼熟读兵法的他,深通用兵之妙,他打算去助庄公一臂之力。

历经千辛万苦,曹刿终于见到了庄公。此时的庄公正在心急如焚地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御敌之策,听说曹刿求见,不假思索地就宣曹刿入朝。当布衣短裳、面目黝黑的曹刿出现在艳衣美服的朝臣面前时,大臣们都对这位农夫露出鄙夷之色。但曹刿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没等庄公寒暄几句,就直截了当地问庄公:“臣早闻大王要派兵迎战,敢问您凭什么去作战?”庄公马上回答说:“吃穿住行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从来没有独自享用过,平时总要分一些给手下们,一点都没亏待他们,他们肯定效力于我!”曹刿觉得庄公目光太短浅了,连连摇头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您分给了大臣们,而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却没有得到,百姓不可能在打仗时配合您的。”庄公想了想又说:“祭祀时用的牛羊猪三牲,还有玉器和绸帛,我都不敢随便虚报数目,总是按实数有多少说多少,不敢欺骗上苍。”曹刿暗笑他的迂,摆手摇头地说:“对神明不说谎话,这种小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明们充分的信任,他们也不会保佑您打胜仗的。”无奈的庄公紧皱眉头起身踱步,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我一定会按实情来处理!”曹刿听了,长舒了一口气,满意地对庄公说:“您能这样做,就获得民心了。得了民心,战争就基本上有了胜利的保障了!作战时,恳请大王让我陪您一同前去,我一定帮您打赢这一仗!”

庄公听后,对曹刿越发敬重,当即封曹刿为军师,周围的朝中大臣再也不敢小瞧这个东平农夫了。

三、“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你认为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鲁国取胜的原因,代表着作者所要褒扬的行为,也就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可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明确:在战争前取信于民。作战中准确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鲁庄公知人善任。

四、分析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曹刿和庄公是文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二者之间形成了互相映衬的关系。曹刿的思想性格通过与庄公的对话和交往得到了展现。分析这种对比关系一方面可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直接叙述历史事件的文字是很少的,他把写作重点放在曹刿这个历史人物身上,他是怎样描绘这个人物的呢?

明确: 对比手法的运用。

2、默读课文,找出运用了对比手法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分小组展示到黑板上。

教师明确:

战前:乡人: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

           曹刿:请求拜见。

庄公: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臣”“神”的身上。

           曹刿:不断引导,让庄公认识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战中: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敌人一撤退就驱车追击。

           曹刿:“齐人三鼓”后进攻,对方“辙乱旗靡是”时追击。

     战后:庄公:不知何故取胜。

           曹刿: 解释“彼竭我盈”“大国难测”

3、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本文的作用就是突出了曹刿这个人物形象。结合同学们展示成果及课文内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教师明确:

曹刿: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充满政治远见;第二段简述曹刿善于抓住战机,在“齐人三鼓”后进行反攻、对方“辙乱旗靡”时进行追击,显示曹刿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鲁庄公:其“肉食者鄙”的特点暴露无遗。第一段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臣”的身上;以及敬神用的牲畜玉帛,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神”的身上;说明了鲁庄公政治上无知。第二段在战斗中,他不懂“一鼓作气”的道理,更不懂“兵不厌诈”的战术,而要盲目出击,说明了鲁庄公军事上无能。 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能听进去别人的劝告,能不耻下问,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五、本文详写了哪些部分?略写了哪些部分?这样的详略安排有哪些好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作者驾驭材料的技巧,思考材料与中心的关系问题。

明确:本文的一个突出思想,就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这是在当时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因此作者通过详细描述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把“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个要点突出出来,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认识,也突出了曹刿“远谋”的特点。

六、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发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明确:做任何事情都要进行冷静周密的分析,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临事的时候既要细心谨慎从实际情况出发,又要抓住时机。

提示:(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七、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八、布置作业

1、整理本课笔记

2、搜集整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是《曹刿论战》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了关于长勺之战及《左传》的知识,还有文言字、词及课文的翻译,这节课主要学习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的切入点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分别是1、战争取胜的原因,这个问题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要点。2、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人物形象分析这两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编辑:大河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鹿泉区教研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