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 梁永 | 学校名称 | 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尹村镇龙凤湖学校 | |||||||||||||||||||||
课程主题 | 《望岳》 | 课时 | 1课时 | |||||||||||||||||||||
内容来源 | 学科:语文 年级: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部编版 | |||||||||||||||||||||||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学习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3.通过诗人情感的变化,体会诗歌深远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怀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 |||||||||||||||||||||||
核心素养 |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和探究,学生将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人如何运用语言来表现情感和描绘景象。他们将学习如何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合作探究和深入思考,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意象,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情感。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受诗歌深远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学生将学习如何欣赏诗歌的美,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学生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
教学内容 | 1.教学重点:学习诗歌中设问、对偶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杜甫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气魄,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 |||||||||||||||||||||||
课前学习任务 | 1.预习诗歌全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2.简要了解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 3.简要了解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 |||||||||||||||||||||||
教学过程 | 一、视频导入,初读感知 1.视频导入 教师引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暑假期间,一部与中国的诗歌紧密相连的国产动画电影,即《长安三万里》,席卷了整个荧屏。这部电影中,我们共看到了48首诗歌的魅力,其中大部分诗歌更是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带给我们那份久违的亲切感。在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前,老师想邀请大家一同观看电影中某位人物的预告片,那么这位人物会是谁呢?【视频: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杜甫人物预告】 教师提问: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有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杜甫呢? 预设:学生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为主题,深刻揭示了人类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意蕴深厚,常常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矛盾。杜甫的诗歌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2:杜甫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内容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从政治、历史、哲学到自然风光等等。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读起来非常流畅。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他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生3: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农民、穷人等弱势群体的形象,表达了他对这些人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同时,他的诗歌也充满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做足了预习功课,对诗人杜甫有了很深的理解。在视频开头,有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那么,有谁知道这首诗是杜甫在望哪一座“岳”呢? 预设:学生:泰山。 教师引导:有没有同学爬过泰山?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泰山吗?【课件:泰山插图】 预设:学生4:泰山,又名岱山、岱宗,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泰山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自然和文化的宝库。泰山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我是暑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的,夏天泰山景色非常迷人,风光旖旎。泰山上绿树葱郁,阳光灿烂却不灼人,微风清爽而不燥热。站在泰山之巅,天空蔚蓝,浮云荡漾,峰峦树木沐浴在阳光之中,草木清香在空中飘荡。我们还看到了夏天云海日出,非常壮观,是泰山最美妙的景色之一。 2.初读感知 教师引导:诗,是长安的灵魂;诗,也是泰山的灵魂。今天,让我们一同领略这首中国古典诗歌的杰出之作《望岳》。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 预设:学生:《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师引导:读准、读通是学习诗词的基础,其次是读出节奏感。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有节奏的朗读一下这首词。 预设:学生5:《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师引导:读的很好。老师感受到了你读出的那种气势高昂的感觉。请问你能告诉老师,通过这首诗的题目,你知道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呢? 预设:学生5:通过题目《望岳》,我认为这首诗应该是一首写景的诗。“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教师引导:非常好。请坐。诗人杜甫在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那么杜甫是在什么时候写下了这首《望岳》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背后的故事。【视频:《望岳》背景故事】 教师引导:了解完背景,我们是不是更能体会杜甫心中那份气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不仅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感、韵律感,更要读出诗人杜甫内心的广阔胸怀和豪迈气概。 二、小组交流、任务探究 教师引导:读完了诗,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准备了三个活动探究任务,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诗”。 活动探究任务一:赏美景 活动探究任务二:品情感 活动探究任务三:析技巧 1. 活动探究任务一:赏美景 教师引导:既然是一首登高望岳的诗,作者在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望岳“的景色呢?老师把诗歌的四句分为了四个部分,我们来一起跟着诗人的脚步,赏一赏泰山美景。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先来赏析一下“远望”的美景。 预设:学生1:首先,从“岱宗夫如何?”可以看出,作者在远望泰山时,对泰山的宏伟壮观产生了赞叹之情。接着,“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泰山脚下的广袤平原和连绵不绝的山峦,进一步表现了泰山的雄伟。 教师引导:说的很好,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样的美景吗? 预设:学生1:站在泰山顶上,放眼望去,只见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青翠的山峦所覆盖。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感。山脚下的大片平原,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与山峦相映。 教师引导:站在远处,泰山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那站在近处呢?谁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述一下? 预设:学生2:作者通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近望泰山,赞美了泰山的神奇和壮观。泰山的神奇和秀美吸引了造化的钟爱,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而泰山的高大雄伟则将昼夜分割开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引导:很好。近望泰山,神奇秀美。现在诗人杜甫登上了泰山,“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写了怎样一幅景象呢? 预设:学生3:诗人细望泰山,站在泰山顶上,远处的云海在山峦间翻滚,云雾缭绕,让人感到心胸开阔。而远处的鸟儿归巢的景象,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韵律。 教师引导: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和深邃幽深,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最后一句谁来赏析? 预设:学生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绘了一幅站在泰山顶上俯瞰众山的景色。站在泰山顶上,周围的山峦都变得矮小而云海则变得更加浩渺。整个景色给人一种心胸开阔、气势磅礴的感觉。 教师引导:作者俯瞰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磅礴气势和卓然独立的雄姿,这是何等的气魄。 2.活动探究任务二:品情感 教师引导:赏完了美景,接下来我们再一次品读诗句。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学习小组,结合学习任务单,用我们学习过的重点字词解析的方法,体会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导: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接力,分享一下你们品读出来的感情? 预设:学生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两句描写了泰山壮丽的景色。“青”则是指泰山的青色山峦,“未了”则表达了诗人对泰山青色山峦绵延不绝、无边无际的景色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生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巨大气势。“钟”是聚集的意思,“神秀”则是指山川的神奇秀丽。这句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和美丽都聚集在泰山之上。“割”则是指分割、划分,这句话是说泰山的高大使得山南山北的日出时间有明显的不同,展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和不可逾越之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高度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学生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诗描绘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和归鸟入林的景象。“荡胸”是指心胸荡漾,形容云气层叠、缭绕,使诗人感到心胸开阔,泰山的云气层出,使诗人的心胸感到荡漾,好像要飘起来一样。。“决眦”是指眼角裂开,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泰山的高大让诗人的眼睛都要裂开了,只能看到归鸟飞回巢穴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学生4:“会当”是唐代口语,意思是“一定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决心和不畏艰难的勇气,他相信自己一定要攀登到泰山的最高峰,俯瞰世界,展现自己的雄姿和气势。“一览众山小”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心胸和气魄。这句话通过对比泰山和其他群山,突出了泰山的高大和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自信和豪情。他相信自己一旦登上泰山之巅,就能够俯视一切,掌控一切。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景象和表达诗人的自信和豪情,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诗人的自信和勇气也鼓舞着读者,激励人们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攀高峰。 教师小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这首诗里的名句,描绘了诗人对泰山的独特感受和雄视一切的豪情。 3. 活动探究任务三:析技巧 教师引导:《望岳》是杜甫一首名篇,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情壮志。在写作技巧方面,这首诗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写作技巧? 预设:学生1:诗人在描写泰山时,采用了由远及近、自朝至暮的写作手法,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将泰山的奇伟景象逐渐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写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小结:非常好,结合我们对诗中景色的描写层次来解析诗人的写作技巧。还有同学有不同的角度吗? 预设:学生2:诗人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泰山的特点。在诗中,既有对泰山实际景象的描绘,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等句,又有对泰山传说的想象和描绘,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等句。这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教师小结:是的,虚实结合是我们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写作方法。既然是诗歌,在节奏和韵律上,作者有什么写作技巧呢? 预设:学生3:诗人非常注重对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把握。在《望岳》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平仄、押韵等技巧,使得诗歌在节奏和韵律上更加和谐、优美。 教师小结:没错,诗歌的优美离不开节奏感和韵律感,当然,还有一个诗歌的写作中经常会用到的技巧,这首诗中也体现出来了,哪位同学知道? 预设:学生4:是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泰山景象的描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使得诗歌更加真挚、感人。 教师小结:没错。《望岳》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诗,它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诗人成功地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希望同学们学习了写作技巧后,也可以把这些写作技巧用在自己平时的写作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诗歌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在唐代的某个清晨,你作为一位年轻的学生,正在你的书房里吟诵古诗。突然,一位身着古装的男子走了进来,他胡子拉碴,眼神中充满了智慧和悲悯。你惊讶地站起来,问他:“你是谁?”
男子微笑着回答:“我是杜甫,字子美。” 你震惊地后退一步,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竟然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然后,你鼓起勇气问: 教师引导:同学们,如果是你这个学生,你会问杜甫什么呢? 预设:学生1:“杜甫先生,我非常喜欢你的诗歌,你的诗才让我对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你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你是如何在生活中保持这种情感的?” 教师引导:现在哪位同学来角色扮演一下,回答这个问题? 预设:学生2:杜甫听后,点了点头,说:“年轻人,写诗的目的就是要反映时代的社会现实,为人民疾苦呐喊。我一直坚信,诗歌的力量可以唤醒人们的良知。每个人都应该用他们的声音为人民代言,让那些在困苦中的人们得到关注和援助。”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的问答非常的进入角色。现在老师也想把这个任务留给你们,请你们同桌合作,一人提问,一人回答。完成今天的情境作业。 | |||||||||||||||||||||||
板书设计 | 望 岳 [唐]杜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