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未来已来的素养型课堂(初中化学)
鹿泉区上庄镇中学 张晓芬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新印发了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知识本位的课堂走向素养本位的课堂。这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在思考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儿?怎么抵达?
每位教师都心存善意,一派率真,追求美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好上更好,在面对学生的活力、精力和求知的方法、过程的矛盾纠结中,新课标唤醒了教师内心的犹豫,素养型课堂的方向,加剧了教师变革的决心,尽管随之而来要求教师的素养也需要多方面提升,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教育技能素养、创新素养、学习素养和团队合作素养等方面,尽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中可能是不同方面素养的侧重、交织或综合,素养型课堂,对教师而言,是课改的要求,而终究会变成教师自身的一种主动追求。
针对基础教育的深刻转型,教师要先定位好自己对“未来”的位格,厘清学生的未来、未来的学生与自己教学的逻辑关系,才能奔赴和担当未来已来的目标,教师必须通过认真的学习和积极的变革,才能在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渐实现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课堂教学。对于素养本位的课堂,不是做或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未来教师,一定是长在当下,干在当下的。素养本位的课堂是学生在前(学习)、教师在后(赋能),需要教师努力创设,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探究的游戏,把做题变成解决问题,把考试变成去解决不确定问题,这样改造后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师的知识越丰富,素养越全面,教师个人对知识、科学、脑力劳动、智力生活的态度就表露出得越鲜明,只有继续努力,使学生产生想要获得更多知识的愿望,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通往核心素养课堂的几条路径,包括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项目化学习、构建素养培植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等多方面,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各自侧重。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我们一线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课堂中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和扩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激发学生的热情,扩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核心素养。
我们要认知知识的本意。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尊重信念,学生缺乏这种或那种具体知识,并不说明他们在道德上没有教养,而缺乏信念,即使有知识,也说明一个人在道德上面目不清。知识只有在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能吸引思想和激起兴趣时,才能谈的上是知识。实际知识转变为思想时,就产生了信念,在知识发展为信念时,才是教育的开始,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这种转变能鲜明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不会成为冷漠无情的“知识需求者”,而成为对真理与正义的胜利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人。
我们要觉醒学生的认知。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不断扶植和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这一愿望,是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学生斗争,克服消极的影响,使积极的影响发挥作用。建构主义的“鱼牛寓言”撬起了我们深度思考的杠杆,我们从素养本位来看建构主义的课堂,评价一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上的建构过程,在课堂中,如果只是灌输知识,那么学生得到的是一种表面的、零碎的、不真实的理解。久而久之,就像在鱼的脑海里就会涌现出一个不真实的陆地世界,不仅有鱼牛,还可能有鱼鸟、鱼人等等。
我们对学生要有恰当的关注。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维度的教学问题,而是学生认知维度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是自己不断提问,不断解答的过程。关注我们面对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是发展的人,是独立的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在不断成熟和发展,有各自的需要、各自的好恶,有自己的现有的知识背景,有各自的情感世界和情感倾向。他们想做自己生活、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活动中有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的权力和能力;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具有一种内在的能动的反应。我们教师努力做的就是深度关注学生和主动变革,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趣味化;关注学生的社会环境,注重教学内容时代化;关注学生时代的发展差异,注重教学内容弹性化。随着网络兴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具有多样性,知识来源渠道宽广,虽然教育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面对不同的学生,更需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中再加工再创造,这样才能呈现丰富多彩的课堂。
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将社会现象、生活画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依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取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为人师,也要走出自己思维的局限,走到社会大课堂,大视野的舞台,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扩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真正成为有实力有能力有活力有潜力有创造力的教师。
注重课堂上的有效交流。课堂上,不仅是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单向传输,而是一种对话,是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有效交流中活跃思维、增值知识;课堂,在有效交流中灵动生成;智慧,在有效的交流中闪耀光芒,教学由此而精彩无限。
新课程改革中,每节课的生成过程都是对师生生命审美的一种唤醒,唤醒教师和学生对美的热爱、追求和创造,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素养型课堂的落实就能更好地激发和保护学生心中的美好,激活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对美好的追求,促使学生生命的觉醒,帮助他们找到通往心灵深处的灵魂归属。
教师应该像灯塔,散发微光,能够照亮学生的行程,帮助学生构筑完备的精神自足系统,能够促进社会走向理性而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