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爱告状的幼儿
鹿泉市第一幼儿园 张莎莎
今天我让孩子们分组玩区域,孩子们很高兴,都玩的不亦乐乎。这时佩芯小朋友跑过来,“老师!老师!桐桐又弄坏我的雪花片了。”我走进一看,雪花片做的小篮子被拆的散架了,我还没来得及问原因,就听见围观的小朋友不停的抱怨,玲玲说:“恩,桐桐最坏了,他以前还把握的图书给撕了!”垚垚说:“对,他不是好孩子,他以前还打我!”王一一说:“他是个坏孩子,有一次他把我的画扯坏了!”“他把我的杯子拿了。”爱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向我诉说着他的“恶行”,这让我颇为吃惊,因为他们对同伴缺乏应有的宽容。我也留意到,当诱饵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时,很多诱饵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规律、打人、不好好吃饭、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我们不禁自问:当幼儿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在幼儿尤显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相处时间逐渐增加。相对而言,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儿探索各种社会交往技能,如果幼儿缺乏宽容心,总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宽容的幼儿则会感到排挤,对一直指责自己的幼儿怀有怨恨之意。长此以往,会导致班内的同伴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因此做为我们教师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也许我们应尽量不适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如“你又这样呀、你怎么老是这样呢”等等,避免给幼儿消极的暗示。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行为时,教师应尽量不表达出对过失方的严厉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地引导幼儿复述事件的过程,指出引起伤害行为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日后应注意的事项。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