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案
李村镇中学 刘帆
课题名称 |
关雎 |
课时 |
1课时 |
课型 |
新授课 |
年级 |
八年级 |
教具 |
导学案、多媒体 |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正确流利的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品味鉴赏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
||
教学重难点 |
1.
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
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
||
教学过程 |
一、课堂导入 首先,多媒体播放歌曲《关雎》,学生跟唱。并设计如下导入语: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邂逅一场三千年的爱情,由此引入本课《关雎》。 二、 内容新授 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顺势提问,为什么这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大胆猜想,最后教师总结: 《诗经》一共十句,三个小节,同学们不难发现,有几个句子,只有1个字不同。比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这种手法,在《诗经》里叫做重章叠句,也是现在流行歌的一种。(引导同学举一反三,例举一些歌曲)重章叠句这种表现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给人韵律美,音乐美,节奏美。除此,“参差”“窈窕”像这种声母或者韵母相同的词语,叫做生生叠韵,也会是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2.多媒体出示《诗经》简介,学生自主完成,举手分享。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篇,最初称《诗》,又称《》。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 《诗经》按照配乐的风格分为()、()、()三类,()是各地民歌,()是宫廷贵族宴会乐歌;()是用于宗庙祭祀乐歌;表现手法有()、()、()三种。利用导学案完成第一部分检测(《诗经》简介,完成后与多媒体订正) 3.
解决字词。 (1)正字正音,一条龙检测 雎鸠 窈窕 寤寐 荇菜 好逑 (2)结合课下注解,解释词语 窈窕 淑女 流 采 芼 寤寐 思服 琴瑟友之 4.
文从字顺。(学生根据重点实词课本63页,梳理文意)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把它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眠。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她。贤良美好的女子,敲钟来取悦她。 5.
整体感知。 (1)
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3)
你能分析这首诗歌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吗? 然后,小组讨论以上问题。之后,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最后,多媒体呈现答案。 6.
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请学生自己总结,复习所学。 7.
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
||
板书设计 |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内容:风、雅、颂 《诗经》表现手法:赋、比、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