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沉与浮》教案
大三班 李倩
一、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洗脸、刷牙、漱口我们都必须用到它。虽然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们的孩子对于水的浮力并没有太多的认识。
有一天,在洗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个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马上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塑料袋漂在水上面呢?”我发现孩子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便抓住契机设计了科学“浮与沉”这一活动。本活动通过实验来探索、丰富孩子们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并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3、大胆探索科学实验现象,发展探索精神。
三、活动准备:
1、每组装有清水的透明水盆一个、抹布一条,毛巾三条
2、每组猜想记录单一份,标有沉和浮标示盘子各一个。
3、每组一份:空塑料瓶、雪花片、铅笔、木块、石头、橡皮、铁质小勺子、瓶盖。
4、教师猜想记录汇总单一份,实验记录单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幼儿理解“浮”“沉”并认识浮沉符号。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三位好朋友,让那个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吧?(出示水、树叶、钥匙),水宝宝想邀请树叶宝宝和钥匙宝宝去它家玩,让我们帮帮它吧(将树叶宝宝和钥匙宝宝放进水里)咦,树叶宝宝怎么了?(引导幼儿说出树叶宝宝浮在水面)钥匙宝宝怎么了?(钥匙宝宝沉在水底)
树叶宝宝浮在水面,我们把这个现象叫——浮
浮宝宝:用蓝色朝上的箭头表示
钥匙宝宝沉在水底,我们把这个现象叫——沉
沉宝宝:用红色朝下的箭头表示。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沉浮状态。
1、师:我们认识了浮宝宝和沉宝宝,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百宝箱,这个百宝箱里装了好多宝贝,小朋友你们想看看吗?请幼儿猜一猜、摸一摸、拿出来展示物品。
2、师:那我们把这些物体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教师出示猜想记录单,请幼儿进行猜想教师记录。
3、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 幼儿操作:
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仔细观察,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放在标有浮宝宝的盘子里,沉下去的物体放在标有沉宝宝的盘子里。
在操作时应注意: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实验,每次只放一种材料,小组成员轮流操作。
②操作的小朋友将袖子挽起来,物体放入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水将衣服打湿。
③操作完的幼儿用毛巾将手擦干,桌面有水及时用抹布清理。 (2)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正确将物品分类,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4、幼儿展示实验结果并填写记录单。
引导幼儿大胆展示各组浮宝宝、沉宝宝都有哪些,教师进行总结并证实实验结果。
5、播放并讲解实验原理视频。 三、提升实验。
(一)探究点:怎样使浮上来的物品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我们的瓶子是浮宝宝还是沉宝宝?(浮宝宝),可是他想和沉宝宝石头在水里玩游戏,让我们一起帮帮他们,怎么样才可以让瓶子宝宝沉下去呢?(幼儿讨论,尝试)
2、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浮下去的物体沉上来。
3、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水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探究点二:怎样使沉下去的物品浮上来?
1、师:刚才我们让瓶子宝宝到水底和石头游玩了一圈,它们开心极了,可是雪花片宝宝不开心了,它是沉宝宝,它也想浮到水面找木块宝宝玩,让我们也帮它想想办法吧!(幼儿讨论,尝试)
2、引导幼儿通过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3、教师总结:当雪花片宝宝不借助其他物品时会沉到水底,当于借助瓶盖等一些物品时就会浮上来。这就和我们去游泳可以借助游泳圈、游泳衣浮到水面一个道理。
四、沉浮游戏。
让我们一起和浮宝宝沉宝宝玩个游戏吧。
游戏规则:音乐播放中,教师手中出示浮宝宝,幼儿就要做双手举起身体向上牵引的动作,反之,教师手中举出沉宝宝,幼儿就要做双手抱腿下蹲的动作。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沉浮游戏,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浮到水面,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一起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下节课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教师语言亲切,不紧不慢,教态自然,利用遮挡物和百宝箱充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各项目标也基本达到,用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实验,更加直观明了,利用律动游戏充分烘托气氛,调动幼儿的兴趣,多媒体视频需要更加完善,各个环节衔接很自然,引导幼儿使用量词介绍物品。在本次活动中也有很多不足,让幼儿在操作台等待是为了尽量少的走动,防止幼儿撞撒水,最终导致操作台幼儿注意力没在教师这,多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在下次活动中积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