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2024年10月10日 09:17:16 访问量:201 作者:王彦茹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课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尹村镇龙凤湖学校 王彦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2 能力训练点
  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3 美育德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乐观旷达胸怀。

    学习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格。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查阅资料,了解苏轼生平及《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时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2)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李白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5)……

 

二、作者了解:

1.猜猜他是谁:

他屡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不是好人

2.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通过屏幕我们看到一个才华横溢的苏轼,他在文、词、诗、书法等方面皆擅长,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三、初读课文,释词义,译句子

1.听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

2、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文章重点词语的释义。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

2)承天寺:(于是、就)( 到  )

3)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院里)        

4)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竹柏影也。(原来是)

5)闲人如吾两人者(只是)(清闲的人)

3、根据上面词义,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下面句子的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人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再读课文,知内容,析妙句:

1.写出“记”的要素:

1)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2)地点,承天寺。
3)人物,“我”和张怀民。     (4)事件,夜游承天寺。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个层次大意。
答: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记叙,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的胸襟。)
3.找出描写月色的句子:

1)月色入户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重点赏析)

月景特点:皎洁、空灵   闲适宁静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表现了作者赏月时悠然愉悦,有闲赏月的欣喜心情。

五、三读课文  知作者  品感情

1.过渡语:言为心声,闲人心中有何情?

2.从文中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阅读以下诗句,让我们更加理解苏轼吧!

    作本文时因“乌台诗案”贬谪至湖北黄州,过着种田养家糊口的生活,他的号“东坡居士”就是在黄州种田时起的。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3.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

1)欣然——兴奋喜悦之情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喜出望外   漫步的悠闲  闲情逸致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解的豁达。

、课堂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豁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七、评苏

苏东坡在苏杭等地留下很多诗文,它们造就了可爱的苏东坡。黄州让他涤尽繁华与喧闹,让他沉静孤独,让他脱胎换骨、看清自己,从而变得可敬。中国历史上文人可敬的多,可爱的不太多,可敬又可爱的很少。     

                                        ——余秋雨                                            

在为人上,他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他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他即使身处绝境,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八、布置作业:

1、请为苏轼和张怀民在庭院中月下漫步设计一段对话。2、尝试一段景色描写你,表达你内心的一种情怀。

九、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所谓小品文,顾名思义就是内容短小(本文只有84个字),但韵味深长,需要用心品味的文章。借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简约而不简单”,简约的内容里有着不简单的内涵,含义深刻隽永,回味无穷。

    教《记承天寺夜游》,我便开始进行课堂构思,即以文言为重心,开展字词类教学,培养学生的文言基础。在字词教学的基础上,赏析写月句,感受苏轼面对挫折和逆境的豁达乐观,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人文精神。
    在对方案的细化过程中,我尽可能在这堂课上体现一种新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在完成基础训练中发现问题。学生自主翻译作为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完成内容的理解。通过展示发现学生表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
    再通过激发竞争意识让学生相互质疑,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是需要用相关资料进行提示的,这一点不可忽视,因为毕竟他们的年龄和阅历有限。

 

编辑:山尹村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凝心聚力 强化生命教育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鹿泉区教研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