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教研 > 浅议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浅议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2022年11月18日 13:58:06 访问量:3396 作者:岗上小学 刘晓红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中作为德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尤为关键。学校应当借助各学科优势渗透劳动教育,使小学生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因此,劳动教育势在必行,而小学语文学科更需要渗透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具备相应的劳动意识,拥有能够独立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理念,在根本上是符合目前社会的教育理念的,也是帮助人类实现自身发展的首要措施,重要的是,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语文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要注重对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培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新课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同频共振,正确认识语文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与作用。也要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科功能,实施劳动教育,这是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补充与完善。教师要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即自己是劳动教育的一分子,而渗透劳动教育过程本身也是教师从事社会劳动的一种体现。

二、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1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渗透劳动价值观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特定的劳动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劳动氛围之中,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劳动价值观念的认知和领悟。

   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这节课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制作PPT课件并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创设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劳动人民顽强吃苦的精神品质,了解劳动的价值。在教学中,学生看到以下画面:在风沙飞扬的戈壁上,老百姓肩挑水桶行走在漫长的道路上,虽然水已经被风沙打没,但为了节约水资源老百姓们依然挑回家中饮用。为了解决当地老百姓吃水困难的问题,当地政府积极考察并制定相关策略,立志要为老百姓打水井。画面一转,大屏幕上出现了劳动人民在工地上辛勤劳作的场面。在劳动人民的艰辛付出下,一口口深井出现了,解决了当地百姓吃水困难的问题。看到这些画面,学生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学生在心中悄悄地告诉自己,以后要好好学习,成为祖国栋梁之材,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继承并弘扬劳动人民的精神,为百姓造福。

  2、阅读教学进行品鉴,感受劳动伟大之处

  在阅读教材文本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其中情感点,品鉴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劳动伟大之处。劳动的伟大之处在于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劳动的存在,社会才得以进步和发展。所以劳动是光荣的,是值得歌颂的。

  以二年级寒号鸟》阅读教学为例。教师一方面要介绍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同时也要重点讲述喜鹊付出的辛勤汗水。比如,勤劳的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忙着做窝,准备过冬。正是喜鹊辛勤付出,才得以住在温暖的窝里。通过对,学生在赞叹喜鹊勤劳外,更多的是对喜鹊的钦佩和崇敬,对寒号鸟懒惰的痛恨。日后,学生在听到喜鹊欢快的叫声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喜鹊在烈日寒霜的环境下辛勤劳动的场景,会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知识学习必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良好习惯。

3、有效引入劳动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教学

  在生活中关于劳动的话题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引入这些有趣的劳动话题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劳动知识,感受劳动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幸福。口语交际实用性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关注生活中的劳动现象,这样才能体会到劳动本身的趣味性。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自拟情境,如围绕话题班级卫生大扫除自由创设情境,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一起完成角色扮演的活动;其他小组成员根据表演组成员的表现点评,最终评选出表演最佳的小组,并给予奖励。通过这样一个口语交际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劳动的意义以及劳动过程中收获的快乐。

  4、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有效开展劳动教育

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和写作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劳动实践的机会,从而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首先,劳动内容和写作话题相结合。很多学生抱怨写作缺少话题,不知道具体写些什么。鉴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劳动内容和写作话题相结合,从劳动实践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写作话题,如劳动是美丽的,是崇高的,社会中的劳动者,包括自己的父母,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生活才会变得如此美好。其次,要养成观察和总结的良好习惯。想要将劳动过程和感受表达出来就需要学生养成观察和结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帮助家长做家务时,学生脑海中有具体的画面,但是却不会表达,这样就无法完成写作的要求。鉴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劳动的过程,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不断尝试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样才能在写作中将劳动的意义和收获表述清楚,提高写作的质量水平。再如,在雷锋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打扫卫生,为社区老人送温暖,让学生在参加劳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意义,并将劳动的过程和感悟记录下来,然后将其转化为文字语言,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丰富写作内容,提升文章的内涵思想。

  5、积极开展实践体验,锻炼学生劳动能力

  想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劳动的艰辛不易,就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亲身感受劳动过程,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也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例如,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操场南边田地体验,亲身参加一次“挖红薯”,一边劳动一边回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诗词的含义,这样学生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形成价值认同,将珍惜劳动果实作为日后的行为准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有助于劳动活动的开展和劳动能力的锻炼。当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并参与专题写作后,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集中讲解抑或在校园广播站、校园宣传栏及每个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使他们将自己的劳动经历进行书写,也提高学科素养,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劳动中的发展与成长,将语文知识教学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以劳动体验的方式来推动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效率,使两者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最终实现推动小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编辑:寺家庄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鹿泉区教研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