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动态 >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下习题设计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下习题设计实践与探索》

2022年11月23日 16:40:52 来源:铜冶镇莲花营小学 云莎 访问量:5222 作者:莲花营小学 云莎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下习题设计实践与探索

鹿泉区铜冶镇莲花营小学  云莎

内容摘要:

      课堂习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适合学生认知水平习题设计能对整个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说课堂习题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要使课堂习题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教师就必须要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习题

    关键词:  数学  教学目标   习题设计

近两年来,随着“双减”政策落地,给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更高效,习题设计要更精准更有针对性。不仅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在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但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以及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

小学数学习题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习题的设计应以人为本,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新课程理念注重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线面我结合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下习题设计实践与探索。

抓住课堂教学重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基本练习。

数学课的特征是一课一个例题,一个例题解决一个问题。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前要重视基本练习的设计,上课时注重及时进行基本练习,设计不同的练习形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强化训练形成技能。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1平方厘米后,我马上让学生比一比1平方厘米有多大、哪些物体的哪个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哪些面积可以用平方厘米做单位。在认识了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后也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来找一找,说一说。在学生找、说、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地对这三个单位的大小进行强化练习。

再如,在教学计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我通常会采取先试练一题的方法。小数乘法第1课时时,学完例题后,马上让学生试练一题1.36×2.4=  。在全体学生齐练,一名学生演板后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写竖式时是否把末位对齐,当乘法乘完后,是否在乘出的积上点上了小数点,小数点点的是否正确。在学习计算时,先让学生试练一题,用的时间不多,重在及时运用方法,强化方法。集体反馈时,就是对方法的再次重温,对于接受能力慢的学生而言,又增加了一次学习的机会。试练一题,可以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辅导。

在六年级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学生确定计算方法比较模糊,所以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分数减法、乘法、除法的本质区别,统一解题思路,这样学生的解题能力才会提高。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激发学生求知欲。

由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掌握知识水平不一样,只抓基础题的训练,显然不能满足部分优等生的作业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每节课上设计一点让不同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够解决的练习,鼓励学生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作业题挑战,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除了设计基本练习外,我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这道题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争议,在不断交流和探索中,学生最终找到了答案,它使学生的思维不仅局限于把分母变成相同的,对于某些题,还可以把分子变成相同的,这样也可以比较大小。让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选择灵活多样的练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挑战性习题时,可以通过游戏、猜谜、闯关等练习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比如在复习《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练习:

1.火眼金睛

⑴一个数的因数都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

⑵ 能被2整除的数一定是合数。(  )

2.独当一面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中

⑴ 有一个数,它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   )

6       12      24       144

A=2×2×5B=2×3×5,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    )

2     5    10     6     15

⑶一筐苹果,2个一拿,3个一拿,4个一拿,5个一拿都正好拿完而没有余数,这筐苹果最少应有(    )个

120个    ②90个   ③60个   ④30

⑷把66分解质因数是(   )

66=1×2×3×11      66=6×11   

66=2×3×11         2×3×11=66   

3.身手矫健

⑴ 学号是质数的同学快速起立。

⑵ 学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同学高举右手。

⑶ 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跑到前边来。

⑷ 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趴在桌子上。

4.勇往直前

⑴ 小明,小亮是亲哥俩,他们的年龄积是90,且年龄互质,猜一猜他们俩多大?

那么,他们的年龄可以是(5,18)或(9,10),看来,应用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把所有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做到不遗漏,同时还要考虑实际情况,否则该闹笑话了。

⑵ 丁丁参加四年级数学竞赛,满分100,最后发现他的年龄、名次、成绩的乘积为970,你知道丁丁的年龄、名次、成绩各是多少吗?

通过闯关的形式,把学生的热情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不错。

设计“操作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性,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强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我出了一道引申题:“一张长16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卡纸,用来剪裁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多能裁几个?”我以为这么简单的题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却令我大吃一惊:没有一个对的,无一例外,全用16×9÷(3×3)=16(个)来解答。我静下心来仔细地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后,采用以下方式纠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剪裁,看看到底能裁几个?二是将题画在纸上,试试到底能画出几个?为什么?三是讨论,为什么我们做错了,说说到底错在哪儿?四是确定此题到底如何解答。通过这一系列由直观到抽象的分析过程,学生彻底明白了自己做错的原因,也学会了一种解题方法――动手实践,同时也深刻理解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这一思维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练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双减背景下我们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的相应练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做到减负增效。

  • 附件(1个)
  • 云莎 论文 数学习题设计的探索与思考.doc (21kb) 下载
编辑:铜冶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鹿泉区教研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