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教研 >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化学)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化学)

2022年12月09日 14:40:37 访问量:3381 作者:李晓慧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展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展示一瓶可乐。同学们,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一份礼物,祝大家“百事可乐”。在生活中,大家都喝过可乐,这里面有气体吗?是什么气体?

展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瓶可乐中的二氧化气体,要想研究它,我们先把它取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把这瓶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到集气瓶中?

[提问]我这里装了二氧化碳了吗?你如何知道的?

[引导]根据刚才的一系列实验,你能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是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相互讨论,请一位同学上台协助教师收集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一位学生上台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内确实有二氧化碳。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1、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2、通过趣味实验,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思考如何“取”气体,充分把学生的味口调起来,有助于激发其探究实验的热情。

 

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状态中。

、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些性质是否正确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呢?

讲故事]“死狗洞”请学生分析原因。

[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引导]请同学们把矿泉水中的二氧化碳倒入装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介绍]灯火实验

[结论]二氧化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学生都能回答出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展示设计理由如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在台面的;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

 

 

学生合作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完成学习材料。

 

学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许多学生都能够分析出原因。

 

1、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

 

 

 

4、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提问]:刚才有同学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否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

[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并给予恰当的鼓励。

[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结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1、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并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装置草图,讲解原理,教师给予评价。

2、学生动手实验,快速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半体积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3、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2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3、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实验]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稀醋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水

 

3、把紫色花放放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4、把喷水后的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讲述]请同学们把可乐倒入锥形瓶中,快速用瓶塞塞紧,并把导管通往紫色石蕊试液中,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把变色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观察现象。

[提问]为什么变红的溶液又变回紫色?

 

 

 

 

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

得出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以下内容均由学生回答。]

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

得出结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动手实验。

 

 

 

分析原因,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变色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4、用生活中的物质来做实验,大大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将更为深刻。

4、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三、归纳与整理: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你能写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用途?

[练习巩固]

[学生设计]

1、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可乐瓶口,把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2、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学生实验]向玻璃管内吹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辨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1、加强实验设计的体验,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

 

2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留有疑问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恰当的处理好了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编辑:李村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鹿泉区教研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