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高中鉴赏——汉族民歌

高中鉴赏——汉族民歌

2020年12月15日 16:33:37 访问量:1199 作者:秦海军

 

音乐与民族——汉族民歌

教学内容解读

学习我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紧密联系,从而是学生理解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对流行音乐的滋养,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增进学生对民歌的认知、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

选择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结合的欣赏方法,靠近学生的欣赏兴趣点,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动能力,发挥想象力,来参与音乐活动与游戏,潜移默化的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首先,配乐朗诵余光中的诗歌“民歌”作为新课内容的导入,在一开始就尽可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接着让学生在教材中自主找到“什么是民歌?”“民歌按体裁应该分哪几类?”;然后进入新授课,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将学习目标分解在六个不同的环节中,利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体态律动、节奏游戏、旋律划线等作为民歌体验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六个环节中不断的渗透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梳理总结我们的教学内容,通过听辨新的民歌来增进学生的听辨能力,进一步检测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民歌劳动号子与山歌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澧水船夫号子》与《过滩号子》的欣赏学习、

合作表演,能够理解体会劳动号子的定义和产生的根源;认知劳动号子音调、节奏特点及演唱形式。

2、通过《赶牲灵》与《小河淌水》的欣赏学习,能够合作探讨出山歌产生的情境;分析山歌旋律、节奏的一般特点及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

如何调动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能在活动中顺利的完成音乐体验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汉族民歌类型及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表现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教学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以小提琴曲《黄河绝恋》作为背景音乐,朗诵余光中的诗歌“民歌”。

能够较认真的聆听老师的朗诵,并有感受的思考“民歌”的含义。

用余光中的“民歌”作配乐朗诵既能切入新课主题,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力

 

 

 

 

 

 

 

 

讲述提问

简单介绍“民歌”引导学生进入教材并导出问题“什么是民歌?民歌分类?”

思考诗歌的内容,进入教材,并准确的回答问题。

从诗歌的思考中将学生引到教材中,完成教学任务涉及的基础内容

解读

展示PPT,点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听讲并思考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更好的指导教学

 

听赏体验

播放PPT《澧水船夫号子》引到学生随音乐进行找重音的体态律动并提出问题

大部分能够聆听音乐,并作出不同的动作或敲击声响找到音乐的重音

结合音乐进行体态律动,使学生体验音乐的重音,思考节奏的作用

合作体验

播放PPT分组练习的节奏游戏,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游戏,提出问题“号子的节奏特点及产生的情境。”

积极参与分组节奏游戏,并较好的完成合作练习,思考问题并进行回答。

通过节奏游戏的分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能主动的思考问题

体验合作表演

将前面的节奏游戏加入《澧水船夫号子》前八小节的旋律,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并合作表演,提出问题“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

学生基本能够在熟悉节奏的前提下,主动轻松的学习两个声部的旋律,并完成合作表演、回答问题

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能更容易的学习旋律,在合作表演中体会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

体验合作表演

指导学生分成两组学习表演《过滩号子》提出问题“号子的演唱形式”。

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合作表演,并思考活动中的演唱形式回答问题

活动设计的表演形式就是号子的演唱形式,因此学生更容易理解

 

 

 

 

 

 

 

 

 

 

 

 

 

 

 

 

 

 

 

 

 

 

 

 

 

 

 

 

 

 

 

 

听赏讲述

播放《赶牲灵》提出问题

学生能够认真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从音乐与画面中感受山歌的地域特点理解音乐的情感内容

听赏讲述

播放《小河淌水》提出问题“山歌产生在什么情境下?”

学生能够认真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从音乐与画面中感受山歌的地域特点了解音乐的情感内容

听辨探究

再次播放两首山歌的片段,指导同学根据旋律音高画出旋律线并提出问题“山歌的音调、节奏特点”。

学生基本能够跟随音乐画出旋律线并回答问题

通过跟随音乐画出旋律线,帮助学生理解山歌的音调及节奏特点

 

听辨

检测

播放三首民歌音乐片段提出问题

学生认真聆听并回答

通过听辨检测来提高学生在民歌鉴赏方面的实际能力

 

小结

总结提升教学内容

学生听讲

加深学习印象

 

 

 

 

 

 

 

 

 

                                                                                             秦海军

                                                                                       20131217

 

 

 

 

编辑:鹿泉一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鹿泉区教研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