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谈综合思维在两道地理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谈综合思维在两道地理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2020年12月30日 10:20:31 访问量:1600 作者:张彩霞


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  地理组  张彩霞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综合思维是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地理学科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综合性、区域性,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综合思维在地理试题,尤其是综合题中经常出现,比如“XX对XX的影响”,这种题型中就考察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下面就两道高考试题来加以分析。

一. 两道“影响类” 高考试题呈现

2016年全国卷Ⅰ:36(1)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如图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答案:该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从图中等高线可知勘察加半岛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东侧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等,导致东西两侧气候差异大.山地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大。

2020年山东卷:17题(3)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1.jpg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答案:“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干线两侧气团温度相近、湿度不同。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脉西侧形成地形雨,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比较干燥;102°W附近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

以上的两道试题体现了高考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思维的要求,属于两个要素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属于水平一的要求,题目难度不大,但学生们能拿满分的并不多,下面看几位学生答题情况。

 

二. 学生答题情况呈现及分析

D:\Documents\Tencent Files\1340922149\FileRecv\MobileFile\题目图片 2020-12-27 20.33_1.jpg

D:\Documents\Tencent Files\1340922149\FileRecv\MobileFile\题目图片 2020-12-27 20.32_1.jpg

对于2016年全国卷Ⅰ:36(1)以上两位同学都没能拿满分,两位同学对勘

察加半岛地形都做了分析和描述,结合对该区域的认知写出了迎风坡和背风坡这个点,因此得了2分,因为对设问中的“气候区域差异”没弄清楚,该题中“气候区域差异”包括两方面:半岛东西部降水差异,山地垂直差异,对于第二种差异很多同学没想到。当同学们看到答案后,感觉这道题并不难,为何自己当初做题时没拿满分,我的分析是答题思维过程不够完整清晰。由此想到了东北师大袁孝亭教授所说的影响类试题答题时一定要先拆分清楚地理要素后再答题,也就是要想综合先拆分,学生如果答题时静下心来拆分一下“气候区域差异”,认真看材料分析,这两种差异是很容易分析出来的,分析出差异后再组织答案,这道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对于2020年山东卷17题(3)

D:\Documents\Tencent Files\1340922149\FileRecv\MobileFile\题目图片 2020-12-29 15.41.jpg

D:\Documents\Tencent Files\1340922149\FileRecv\MobileFile\题目图片 2020-12-29 15.38.jpg

山东卷的这道高考试题,上述第一位同学基本不得分,对影响类试题答题方法不清楚,方法没用对,思路就不清晰。第二位同学基本能得2分,对地形做了拆分分析,但对“干线”没有做好分析,原因是没能从材料中获取出“干线”的概念,第二为同学失分是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上。对这道影响类试题如果同学们用要素拆分法,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清楚北美地形,再从材料中获取到“干线”的概念: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拆分清两个要素后,再采用综合思维将拆分的要素进行关联,最后用规范语言描述出来,基本就可以拿满分。

对于上述展示的几位同学所写的试题,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思路的不清晰,鉴于这种情况,今后综合题练习时加一项内容,就是让学生们在写作答之前,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一下问题的思路,然后再组织语言来描述,这样练习的过程就是在强化学生的思路意识,比如对于“影响类”试题,考察的往往是综合思维,很多是要素之间的综合,要想综合先拆分,对于这类题采用要素拆分法,先把各要素拆分清晰,在拆分要素时通过用所学知识拆,或是用材料来拆这两种途径,拆分清各要素内容后,再用综合的方法将拆分后的要素建立起联系。这就是综合思维在“影响类”试题中的体现。

 

编辑:鹿泉一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鹿泉区教研网 特此声明。